第73章 功在农桑,利在社稷!(第2页)
只见李琪正满头大汗地瘫坐在地,手里还攥着扳手,不时对着机件敲敲打打,脸上乌漆墨黑,活脱脱一个刚下工场的匠人。
朱标看在眼里,心中暗骂:这小子装模作样的本事,真是炉火纯青!
“咳咳,李琪!”太子适时提醒。
那“卑微工匠”仿佛如梦初醒,慌忙行礼:“臣参见皇后娘娘、贵妃娘娘、诸位娘娘!”
“李琪,标儿说此机一次可织七根纬线,果真如此?”马皇后急切追问。她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了——效率何止翻倍!
李琪又故意抹了把汗,让自己更显狼狈:“回娘娘,千真万确。且经此改良,此机‘混织’之能亦大增!”
“混织?”孙贵妃眼神一亮,“你是说……”
“如今这花机,不同材质亦可同织,棉、丝、麻三线合一,同样无碍!”
殿内顿时响起一片惊呼!
马皇后强抑激动,立刻命两名宫女上前操作。她要亲眼验证。
若李琪所言非虚,此事非同小可!不仅太子脸上有光,她这位皇后母仪天下的贤德之名,也将更为昭彰。
在众人屏息凝视下,改良后的花机运转流畅,效率惊人。宫女尝试将棉、丝、麻三种线材混织,机杼声声,竟无半分滞碍!
李琪,当真做到了!
太子朱标激动地一挥拳,上前重重拍了下李琪的肩膀:“妹夫!这回谢了!”
“殿下折煞臣了!包在臣身上!”
二人相视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马皇后最先回神,唤来心腹宫女,低声吩咐:“速去乾清宫,禀报陛下,请圣驾移步坤宁宫!道是有大喜事!”
宫女不敢怠慢,匆匆而去。
此刻,朱元璋正在乾清宫伏案批阅奏章。
中书省改制内阁后,国事重担虽仍在皇帝肩上,但有四位大学士先行“票拟”,老朱只需审阅画押,倒也比从前省力不少。
“陛下,皇后娘娘有请,请您移驾坤宁宫。”宫女禀道。
“哦?何事?”老朱抬头。
“大喜!”
老朱闻言,眉头一皱。
大喜?
莫非妹子……又有了?
嘶……这年纪……不太可能吧?
老朱心头一紧,撂下朱笔,起身便往坤宁宫赶去。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