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31【永远快乐的世界】(第3页)
人们提到《黑客帝国》,第一反应是科幻电影。
仅此而已。
陈贵良打算写的这部长篇,没有什么虚拟网络世界,但某些观点却非常新锐。
这里的所谓“新锐”,是放在2003年来说。
比如“诸众(杂群)”概念,源自2000年出版的《帝国》。更深入探讨的《诸众》,此时甚至还未出版。该理论批判传统工人阶级的单一性,强调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主体联合反抗。
在陈贵良的小说里,诸众是反抗暴政的主要力量。前期勉强达成了人民阵线,中期就被大企业分化利用,最终把革命推向无政府主义。
还有“弱群”,在小说里的革命早期,就被大企业扭曲收下当狗。弱群的本质是弱势群体,但被扭曲成为身份政治,最典型的就是lgbt群体。
还有社会进步诉求群体,即平权、动保、环保、人道主义那套。这些都在小说里被大企业扭曲,变成群魔乱舞的政治工具。
陈贵良还在小说里各种隐喻。
比如书中的大企业联盟“记忆清洗计划”,隐喻新自由主义“历史终结论的话语重构”,对应现实中的欧美抹去工会运动、民权斗争等集体记忆。
边关月认认真真做题半小时,扭头一看陈贵良还在写东西。
全是小说设定。
边关月忍不住问:“科幻小说里还有‘谛听’?”
陈贵良解释道:“‘谛听’是一种声纹分析矩阵,被大企业用来监听平民。”
(请)
0031【永远快乐的世界】
“小说里的记忆也能交易?”边关月又看着那些设定问。
陈贵良说道:
“每个平民在成年的时候,都可以去删除并替换记忆。因为童年和少年经历,对他们而言并不愉快。他们将原有记忆删除,并出售给那些大企业。再由那些大企业,重新灌输一套标准模版的快乐记忆。”
“成年人如果过得非常痛苦,也可以将这些记忆出售,或者选择存入记忆银行,再花钱定制快乐记忆灌输给自己。”
“这样的做法。一可以卖钱;二可以快乐;三可以提高工作效率;四可以维持社会稳定。”
“在小说的世界里,每个人都享受着无尽快乐,痛苦对他们而言是不存在的。”
“而且劳工阶层,还能获得企业福利补贴,无偿在痛觉神经植入快感反馈系统。这样在他们工作的时候,越辛苦、越劳累就越能感到快乐。工伤之类的,也都变成了福报,工人以拥有更多的义肢为荣。”
边关月认真思考那种社会,不禁咋舌道:“好可怕!”
陈贵良笑道:“只要能快乐就行。”
“删除痛苦记忆之后,还算是真正的自己吗?”边关月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