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一五二章 姿态(第3页)
硕托神色肃穆,但此话说得却是相当尴尬。
其实,金海镇往北盖州以北安置人口垦荒定居的事情,耀州城的清虏早就发现了。
包括金海镇的水师派人派船到三岔河口筑城的事情,耀州城的清虏巡哨也发现了。
而且这些情况,早在九月里,就报到了海州,报到了辽阳,然后一路报到了盛京城。
只是当时议和的事情,对多尔衮他们来说,还属于剃头挑子一头热,他们不愿意节外生枝,跟杨振撕破脸皮。
因为对多尔衮及其支持者们来说,他上位后的国策有二:其一是讲和,其二是自固。
而且不讲和的话,又无以自固。
不自固的话,多尔衮权力根基不稳,随时可能出事。
真到那时候,多尔衮皇位可能就没了,追随者们甚至可能命都没了,哪还顾得上计较金海镇北上垦荒的事情啊!
所以,消息报上去后,便被多尔衮及其支持者们硬生生压了下来,没有立刻做出反应。
但是,现在情况不同了,经济退步之后,讲和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几乎已成定局了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为了给明里暗里的反对者们一个交代,也为了显示多尔衮的强硬姿态,他们决定拿这个事情说道说道,起码不能再装看不见了。
对此,硕托是很不以为然的。
虽然杨振不讲武德,又是派人在三岔河口筑城,又是派人北上定居垦荒,可问题是金海镇的人马,还真的是没有越过蟠龙山啊!
至少面子上还说得过去啊!
再说三岔河口两岸,多是沼泽滩涂和荒草甸子,夏天潮湿炎热,蚊虫肆虐,之前白给都没什么八旗人丁愿意去那里屯垦。
现在自家人马已经撤离熊岳、盖州了,那里更是荒无人烟,安全都没有保证,还有争来争去的必要吗?
硕托相信,从海州出兵前去,一开始是完全可以将筑城的人撵走的,甚至也有把握将新修的城池夷为平地。
可是有什么用呢?
如果大清国出兵在那里驻屯,那里离海那么近,根本守不住。
如果大清国只是把城池毁掉,然后撤离,那么等他们走了以后,金海镇的人马必定还会再来。
因为,整个辽南地区的沿海,早就已经是杨振的天下了。
所以,硕托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,希望盛京方面息事宁人的。
这一回,硕托奉旨到盖州来见杨振,原本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