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苍穹之下:无声的守望者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2章 安全条例考试(第1页)

会议室的考场,坐满了人,只有书写的沙沙声。

我攥着笔,卷子上密密麻麻的保密条例,还有那些“泄密判刑”、“终身追责”的字眼,看得我眼晕。

这考试,比我当年高考还紧张。

脑子里乱糟糟的,一会儿是刚入职时签的那一沓保密承诺书,一会儿是上周不小心看到的一份带红头的项目名称文件。

“都仔细看题!”陈国强主任那嗓门,一下子把我那点走神的小火苗浇灭了。

“特别是案例分析!泄密判刑的案例,卷子上有!别当儿戏!”

他目光如炬,扫视着全场,最后似乎在我这边顿了一下。

退伍军人的身板挺得笔直,他就是技术支援中心的定海神针,也是我们这帮新人最怵的人。

以前觉得他严厉得有点不近人情,现在才知道这份严厉背后,扛着多么大的责任。

我赶紧低头看卷子上的案例。一个工程师把项目资料存在私人电脑,结果电脑被偷了,泄密,判了七年。

还有一个,跟网友显摆工作内容,网友是间谍,也进去了……

以前总觉得保密是核心技术人员的事,跟我这个管文件、搞会务、修修打印机的小行政关系不大。

现在才明白,在咱们北峰航空,保密这事儿,是悬在每个人头顶上的剑,不分岗位。

我每天经手的那些文件,协调的那些会议通知,处理的那些部门之间的联络单,哪一样不沾着点项目的边?

“孙琳!”陈主任的声音冷不丁在我旁边响起。

我猛地回神,差点把笔掉了:“啊?陈主任!”

他指了指我卷子上一道题,指尖点在纸面上,“这道案例分析,你选哪个?”

题目是:某员工在互联网论坛匿名发帖抱怨工作压力,其中提及项目代号及初步研发方向。

但未涉及具体技术参数。该行为如何定性?

a不构成泄密

b可能造成泄密隐患

c严重泄密

d情节特别严重,构成犯罪

我快速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保密手册的内容,但脑子这时有点儿转不过来弯。

我犹豫了一下,小声试探着说:“b?可能造成隐患吧?毕竟没提具体参数……”

陈主任立刻皱起了眉,“隐患?在互联网上提项目代号和方向,就等于给敌人指路!”

“敌人拿着这个线索,就能顺藤摸瓜,分析我们的进度、投入,甚至猜测技术难点!”

“你觉得他们找不到突破口?这后果,你承担得起?选c!严重泄密!”

我心里咯噔一下,原来代号和方向这么重要!那些我以为只是普通字母组合的东西,在外面可能就是价值连城的情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