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(第1页)
地铁车厢像一条巨大的、沉默的钢铁蠕虫,在城市的腹腔里穿行。
林晚被裹挟在晚高峰的人潮中,后背紧贴着冰冷的金属扶手,身前是陌生人汗湿的西装布料,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浑浊的暖意和廉价香水混合的复杂气味。
手机屏幕在昏暗的光线下亮着,是她刚刚提交又被驳回的设计稿截图,上面用刺眼的红色标注着:“缺乏市场洞察,不够抓眼球,重做。”
下面一行小字是主管陈明的批示:“小林,多用点心,别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。”
她熄了屏,把手机塞进帆布包的深处,仿佛这样就能把那行字也一起埋掉。
车窗玻璃倒映出她模糊的影子:25岁,一张清秀却没什么血色的脸,眼下带着常年熬夜的青黑,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飞掠而过的广告灯牌。那些灯牌流光溢彩,展示着完美无瑕的笑脸、触手可及的奢华生活、以及“成功人生”的标准模板——高薪、伴侣、豪宅、孩子。
每一个像素点都像一枚细小的针,扎在她紧绷的神经上。
“叮咚!”
手机又在包里震动起来。不用看也知道,是家庭群。果然,解锁屏幕,母亲的头像跳在最前面。
“晚晚,下班没?王阿姨给你介绍的那个海归博士,照片发你了,看了没?人家条件多好,你可得抓紧!”
“你表妹下个月都订婚了,你连个稳定对象都没有,我和你爸出去都没面子。”
“女孩子家,事业差不多就行了,关键是要找个好归宿。你看你这份工作,整天加班,挣得也不多……”
一连串的语音气泡,像不断膨胀的泡沫,挤满了屏幕,也塞满了她的耳朵,嗡嗡作响。她甚至能想象出母亲说这话时蹙起的眉头和那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。她手指悬在屏幕上方,想打字,想辩解,想说“我设计稿又被毙了,我很累”,但最终只是按灭了屏幕。
解释是徒劳的,只会引来更多的“教导”和“关心”。在这个名为“家庭”的战场上,她永远是被火力覆盖的靶心。
车厢到站,人流像泄洪般涌出。林晚被推搡着,随着人潮机械地移动。走出地铁口,城市的喧嚣瞬间将她吞没。
霓虹闪烁,车灯汇成流动的河,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冰冷的光,一切都充满了巨大的、不容置疑的能量,唯独她,像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,被裹挟其中,找不到自己的位置。
空气里弥漫着汽车尾气和路边摊食物混合的气味,闷热粘稠,让她有些喘不过气。她紧了紧单薄的外套,埋头汇入步履匆匆的人群。周围的人们或低头看手机,或大声谈笑,或行色匆匆,每个人似乎都目标明确,只有她,像一叶迷失在湍急河流中的小舟,不知该漂向何方。
一种深沉的疲惫感,从骨髓里渗出来,让她每一步都走得格外沉重。
公司写字楼灯火通明,像一座巨大的、永不疲倦的蜂巢。林晚推开设计部玻璃门时,里面正弥漫着一股虚假的热闹。空气中飘散着咖啡和外卖的油腻气息,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,但气氛却像绷紧的弦。
她的工位在靠近角落的地方,并不起眼。刚放下包,邻座的李薇就探过头来,脸上挂着职业化的笑容,声音压得低低的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:“晚晚,你昨天交的那个‘森语’系列概念稿,陈主管好像不太满意啊。他早上找我聊了,说方向有点偏,让我也想想方案。”
李薇的眼神在她桌面上扫过,那里正摊着林晚熬夜画的一些细节草图。“不过,你这些草图的元素还挺有灵性的,就是整体感觉……嗯,不够商业化。”
林晚的心猛地一沉。又是这样。“森语”系列是她投入了大量心血的作品,灵感来源于童年乡间外婆家屋后的那片小树林,她想用现代设计语言表达一种回归自然、宁静治愈的情感。她熬了几个通宵,反复修改,本以为这次能……
她勉强扯出一个笑:“谢谢,我再想想。”
声音干涩得厉害。
李薇满意地点点头,缩回了自己的格子间。林晚坐下,打开电脑,屏幕的光映着她苍白的脸。邮箱里,陈主管的邮件静静躺着,措辞官方而冰冷,核心意思就是:她的方案被否了,项目由李薇主导,她负责“协助完善”李薇的方案,并“借鉴”她之前草图中的某些元素。邮件末尾还“贴心”地提醒:“小林,团队合作很重要,不要有个人主义情绪。”
一股冰冷的怒意夹杂着巨大的委屈瞬间冲上头顶,让她眼前发黑。那些被反复揉搓、丢弃的草稿纸,那些深夜独自咀嚼的孤独和挫败感,那些被轻飘飘一句“不够商业化”否定的心血……
全都化作了尖锐的冰棱,狠狠扎进心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