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章 非涉密简报(第2页)
“成果?‘显著提升’四个字就是最好的干货。隔壁所去年那份简报,就是写了个‘显著缩短周期’。”
“结果被有心人结合其他公开信息碎片反向推演,差点摸到他们核心试验的真实进度表。”
“这就是血淋淋的教训!我们要的,是展示我们有能力、有方法、有效果,至于这个‘效果’具体是多少、怎么来的,那是我们自己的事。”
我瞬间清醒了。立刻把那句带了具体数字的成果删得干干净净,一个字都没留。
他的声音透着一种责任感:“这份简报,是给潜在合作伙伴看的门面,让他们知道我们北峰的实力和规范。”
“但更重要的,它是给那些躲在暗处的眼睛看的考题。多一个字,可能就成了别人拼图的最后一块关键信息。”
“少一分力,写得太空太虚,又显得我们没真东西,吸引不了真正的优质合作。”
“拿捏好,多一分是错,少一分也是错,像在悬崖边上走钢丝,每一步都得稳。”
我感觉那文档像个深不见底的坑,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,生怕一脚踩空。
“陈主任,”我还是决定争取一下。
“那关于新型材料应用的部分…真的完全不能提吗?这可是咱们这两年最大的突破之一,也是最能体现技术进步的点了。”
“憋着不能说,实在…太憋屈了。”这感觉,就像自家孩子考了第一,却不能跟人说成绩。
陈主任沉默了几秒,“这个…”他缓缓开口,字斟句酌。
“可以说‘在部分结构件上探索应用了新型复合材料,有效提升了…’”他目光看向我。
“‘有效提升’后面接什么?你想怎么写?”
“轻量化水平和…环境适应性?”我试探着接话,尽量往宽泛了说。
他立刻摇头,“不行!范围太广,边界太模糊,太容易让人联想到极端高低温、极端耐腐蚀、振动冲击这些具体的条件。”
“就说‘有效提升了产品性能’,泛泛而谈!”
“记住,只谈效果,不谈细节,不谈方法,不谈性能边界!”
“效果也要模糊,像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,让他们只能看到影子,摸不到实物。”
“明白了。”我飞快地在心里记下要点。
“那…关于这次改进带来的整体效率提升?”
“比如研发周期缩短、测试成本降低这些,一点具体的、哪怕是相对的数字都不能量化体现吗?”我试图再找点能写的亮点。
“绝对不行。”陈主任的语气不容置疑,没有任何商量余地。
“用‘综合效能获得进一步优化’这种万金油话术顶住。”
“具体的百分比、对比数据、哪怕是‘缩短了周期’、‘降低了成本’这种相对值,一个字都不能提。”